智海法师专访—戒律是人生安全的保障

2018-05-17


      《楞严经》云:“摄心为戒,因戒而生定,由定而生慧,名为三无漏学。”

  当年佛陀规定:受了具足戒比丘,需先学戒律五年。若精严无犯,方许离师学禅修佛。

  学佛者,无论在家出家众,都应依佛制循序渐进,勿可本末倒置而废道业。应知登高必自卑,行远必自迩;应以学戒为入门。戒为一切法之根本,不可犯。

  5月16日下午,四川内江圣水寺方丈智海大和尚宣讲《四分律》暂告一段落。智海大和尚已经连续三天为三百新戒比丘讲《四分律》。

  智海大和尚说:佛制戒律,如同国之法律。民不守法,社会秩序就会混乱;修行人不守戒,道业难成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戒为无上菩提本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”国家的法律,乃依行而论处;佛教的戒律,乃心行皆论,较之严谨。

  学佛者究竟目标是什么?

  我们的究竟目标是追求解脱与自在。因为你有不自在的地方,才会去追求。换一种说法,我们不解脱不自在的地方在哪里呢?我们现前学佛人认识到因果之后,要从改变因果上来改变。现前的自由,能够放逸我们身口意三业,这就为我们将来受苦埋下根本因,再说,我们现在能不能彻底自在呢?比方,我们现前的安全措施,表面看来就是一种束缚。比如,我们坐车时戴上安全带。那么,有智慧的人愿不愿意放弃这种安全措施呢?当然不愿意,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安全的保障。

  很多人说他不持戒,什么都要享受,觉得受戒是束缚。这是不知道戒是诸佛的等流法身,从戒律当中就把因果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。我们做了不该做的,就会得到不想得到的苦果。

  就像我们今天,人与人是相互的,人是社会性的存在。如果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作为保障,你的自由也许就是对我的威胁。我们两个人也许都可以自由,但是,会影响到对方,会打折扣。

戒为无上菩提本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—《华严经》偈语

  我们之所以会不自在,往往就是我们在追求自由过程当中,做了不该做的事情,不该有的贪心、嗔恨心有了。

  一种说法,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我们只有当恶业显现时才畏惧。这是我们的愚痴与无明。就因为这样的愚痴与无明,严重地束缚了我们,让我们沦入不自由、不自在。所以,受戒恰恰是一种保护。

  受戒,如同我们在脚上套上一双保护鞋,不管我们走在哪里,哪怕是荆棘地,也不会受到伤害。鞋子也许对我们的脚是一种束缚,但是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。大家可以好好思维这个道理。五欲对于我们的身心恰如无底洞,我们的贪心,大多数时候促使我们不计后果地造恶业。

  我们现在认为的自由,往往是我们虚妄分别心里认为的自由。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呢?

  佛经上说,慎莫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。

  没有智慧的人思考的问题不一样。我们凡夫绝大多数时候不愿放弃的东西,往往是最严重制约我们的东西。

  我们做恶业时,往往还觉得放逸的快乐。做善业、修行,往往是与自己的贪心、习气作战,所以会觉得是一种束缚。我们在受苦果时,觉得不自在,就会求解脱。

  学佛的人,就是要在戒定慧三学过程当中,循序渐进。

  智海法师,1987年10月,在内江圣水寺出家;1994年7月,考入中国佛学院本科;2001年7月,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授佛学硕士学位,留中国佛学院任教。法师专于律学。在中国佛学院,智海法师被誉为“佛教律师”。2001年11月,应邀回四川内江,住持圣水寺。

  智海法师讲课,生动活泼,拈古评今,信手道来,对生涩难懂的经典文意,用浅白易懂的文词一一娓娓向您展开,深入浅出,纵横自在,让听闻者顿感身在醍醐中,心倍觉清凉!

明了能仁三身智,性归华藏福德海;

源承双桂破祖现,灵湫一滴润沧桑。


返回头部 | 首页 | 新闻动态 | 三师七证 | 三坛大戒 | 高清图集 | 视频专访 | 戒子心声 | 戒期开示 | 戒期活动 | 纪念弘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