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5日,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2020第六...
1997年8月,天津日报记者张俊兰采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,从事新闻扶贫。目睹令人心碎的贫困,誓愿尽此一生为凉山脱贫而努力。从那时至今的23年时间里,她33次走进凉山从事助学扶贫:受社会各界委托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,在七所院校设立奖助学金,与爱国慈善家共同努力创建了六十多个以“福慧之星”命名的孤儿班、女子班,同时开展“一对一”个案助学,二十多年来受到持续资助的贫困学生、孤儿数以万计,同时在凉山从事赈灾济困、紧急个案援助等工作。
在凉山千难万险的路上,张俊兰从35岁走到58岁,把一生的黄金岁月奉献给西南边陲贫困区的彝族同胞。
由于凉山自然环境恶劣,高山险壑,一年四季自然灾害不断,张俊兰在工作途中时常遭遇洪水、泥石流、山体滑坡、路基塌方、山上飞石滚落等一系列的困难。独木桥是她进山工作的必经之路;冒雨进山途中汽车失控,险些跌下悬崖;行进在山路上眼看着巨石在正前方滚落,甚至被暴雨困在半山腰;一次次遭遇霍乱、伤寒等瘟疫。工作期间常常与吸毒者、艾滋病患者面对面,当她面对正在绝境之中挣扎的生命,就会把属于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。